关于长毛象社区的一则譬喻

这两天长毛象中文圈诸事端,让我增进对长毛象“社会”的认识。

以前我和没接触过的人介绍毛象机制,用的就是那个最经典的“宇宙——星球——住民”比喻。甚至以此画过一个示意图,发了我这一世人的第三条嘟(还被所在站点的站长转了):

为与朋友阐释长毛象有几好草如下

— 壞拉寶擂臺戰記:ㄟ,聽這動靜,不就是我老朋友李徵麼? (@davidzdh) 2020-07-23T18:37:20.717Z

后来我开始觉得这个比喻,它的浪漫色彩盖过了实际我想要指代的东西。因为很显然,在本嘟发表的这一时点,大部分人类还未实现星际旅行与定居。它更需要一些想象力。


我后来采取的比喻是:

  • 用户——居民
  • 实例——城邦(城邦强调了自治的性质,但是城邦也是一个和中国人不亲近的概念,说城市也没问题的)

关注列表就是人们的通讯录。

打电话给寻呼台(其实我担心寻呼台这个比喻太尖新,换成广场、大庙埕、村口大树下、井户端也可以)就可以收到你想知道的人的动态(在时间线上刷到你关注的人),当然寻呼台也会和居民播报本城实时动态(本地时间轴)与城际实时动态(跨站时间轴)。

当然居民也可以主动打电话给想找的人,聊天,吵架,或者其他(例如@特定用户)。

居民可以决定自己说的话是要让寻呼台记录(公开),还是不经过寻呼台(不公开)。当然可以写只给自家一个人看的日记(私信且不@他人)。

不同城之间的消息可以通过消息灵通人士(大号)传播,也可以通过一些外地的亲朋好友(不同实例的好友)口耳相传。

如果这座城里没有居民和另一个城的居民认识,他们就永远无法直接得知另一个城的事情。(两实例之间如果无用户有关注关系,则收不到彼此的消息。中继站是特殊情况,但是仍然可以怎么地类比一下,比方说消息发达的商贸城市什么的。)

有些城比较大(大型实例),城里就比较热闹。小镇的话,本地就没什么新闻,新闻都来自于大城市。

名人(KOL)说话会有很多人听,伊的影响力甚至会扩张到不同的城邦。

城邦生活的好歹不可避免受到公务员(管理员)和城主(站长)德行的影响,当然也可以有规章约束其行为。这些人有权决定城邦的外交关系(连接或屏蔽某实例),有权禁止居民传播特定人的话语,有权将某居民驱逐出城。

如果对这个城邦的政治不满意,可以迁徙到其他城邦。过去写下的说过的话可以私存(导出嘟文),通讯录可以带走(转移关注关系),还可以留下搬家的启示(声明搬移后账号)。

没有人能通过毛象内部的手段让你永远发不出声,因为这里没有中央集权的上级政府。(所以我打比方的时候不会在城邦之上再说一个联邦,因为联邦也是有中心的。)只有超自然力量(毛象之外的手段),如被精准锁定生辰八字诅咒(报警)、地牛转肩(向服务器运营商等投诉)、大洪水(黑掉服务器)等让人警觉,这种警觉在所难免。


可以发现,这种信息低流通的城邦群,其实很难迫使所有人都关注到同一条消息,消息的流通也依赖于人们迭相传播。甚至会发生消息本文在某处有意无意地断掉,再被用其他的话语转述,从而使不同地方甚至不同圈层的居民对同一件事物产生不同理解的情况。

因为消息层层传播,人们也会产生误会。因为曝光效应,人们熟悉于身边的,以及来往频繁的事物;对于异域则十分警觉,甚至会有地域歧视。

人本能地对信息敏感,所以产生出对报纸(热榜)、黄页(推荐关注列表)等的需求。当然对于是否需要有报纸,不同人有自己的意见。有些人觉得,报纸选题的机制不透明,会设置出一小撮人希望大家注意的议题。当然,如果不满意某报,人们永远有自由另外办一家报馆,另开印务室印自家的黄页。

还可以再把比方继续打下去,不过先到这里吧!

Discover more from 山月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