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杭老师见面会repo(仮題)

今天拉上伙伴,去省图听了苇杭老师的戏曲讲座。

这张截图收录了福建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预告了讲座后得到的留言。一位名为“清宛”的网民留言称“女神真是太美啦”。“一只兔几”留言称“去听!!!一定去听!!!拖家带口去听!!!女神姐姐我来啦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海绵锋利”写道“调好闹钟☺☺好久不听苇杭老师的课了”。

老师曾读过戏曲专业的硕士,今日开讲,一声唱腔,就赢了满堂彩。我还记得以前不知道老师的背景,在「先秦穿越手册」课上听到老师用福州话吟诵《蒹葭》,绵长悠扬,十分震撼,感动了许久。后来在「大学语文」课,老师讲到了戏曲部分。老师并不只是一个理论家,她直接开唱,在场同学都没想到会有这一出,我甚至能感到周围的人在屏息。唱完大家还没反应过来。过了许久,确认是唱完了,有人鼓起勇气小小声鼓掌,接着全教室才热烈起来。还有同学退悔,怎么没录下音呢。之后大家有所准备,老师好像要唱,就都举起手机来了。
这是一张我上课时做的各类戏曲的笔记,提及了“参军戏”“踏摇娘”等。
今天讲座所涉及的,其实大抵与语文课的戏曲部分内容相同。课堂上的内容更细些,而讲座受到了时间的制限。不过老师在课堂上试图传达的一些精神,也在今天的讲座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了。她回顾吾国戏曲史,细数了博采众长以发展自身的诸类戏种后,总结出梨园曲艺的创新灵魂。也举了近代的闽剧舞台机关与当代霹雳布袋戏的例子。老师介绍讲,台湾人以各类声音、视觉效果,将闽南布袋戏发扬光大,制作出享誉华语世界的霹雳布袋戏。而近代的闽剧人,将舞台机关引入传统曲艺,让武戏更出彩,也影响了整个中国。
这是1994年出版的《福州方言词典》第106页书影。该页收录了一个词——“机关幕”,即演习时特技布景。
当时课堂上举此两例,场下有所反响。只是今天或许因为听众年龄层偏高,对闽剧的机关无动于衷,看见霹雳布袋戏则不明所以――身后有位听众还笑道:「这是什么。」或许是视为奇技淫巧了罢。老师在举例之前,向观众提问闽剧有过什么创新影响了中国曲艺,以启发大家思考。而听众更多推崇实力派,直接报出当年以功力称道的老演员名字。自由提问环节,更有听众引出了一位老闽剧艺术家反对戏曲改革的意见。
这是老师在省图讲到霹雳布袋戏的相片。
老师曾在语文课上说过,她介绍各类「真文体」,就是想让大家擢起笔能写出好内容来。每次课堂小结,老师都会启发我们去反思,反思过去的那些文学经典能为我们今天的创作产生何种正面影响。此次讲座也不例外,老师就戏曲上的创作论和听众谈了谈自己的见解。

讲座整体上看,听众回响还是十分热烈的。与课堂还有些不同的是,老师在互动过程中,面对在地听众,也着重介绍了一些闽剧的知识,这引起不少来客共鸣。讲座结束,大家准备离场,有位中年人忍不住高声对老师远远喊道:「讲得太好了!」老师连称过誉。讲座时有提到一部闽剧电影,叫《炼印》。而讲座结束,身边有位年轻听众也未离席,用手机在线观看这部电影。

致谢之后,就是各路听众和老师交流的时间。来者同老师开口,都先报上自己的出处――社科院、海关、学校,如递名刺一般。不好打扰老师同他们交流,我只好往后退退。有几位来自机构,听了老师感情丰沛的演说,十分触动,延请老师去做讲座。之后几位喜欢老师的学生围了上来。有位同学――应该是中文的学生――向老师展示了厚厚的听讲笔记,希望老师签名。这平日之积累、准备之充分,着实让我自愧不如。终于同伴推了推我往前去,我也竟向老师表达了自己的钦慕与感谢。可惜虽然打了半晌腹稿,还是紧张发抖,自觉辞不尽意,尽像一只囝。老师非常大方,面对感谢表示很高兴,面对称赞连道不敢当。最终很荣幸和老师一起留了影。

这次遗憾的是没有抓上《大学语文》课本找老师要签名――最后一节大学语文课结束的晚上,刷空间看到几个同学课后带课本找老师要了签名,当时有签名的同学还建议我下学期去遂愿。在台下时,同伴建议我掏纸上去,可又有怕有点随便了。

合完影,其他同学就上前了。我未来得及再和老师道个别,在旁边站着想等,终究还是作罢离场。今天的学习兼见面就到此结束了。

Discover more from 山月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